当前位置:首页>高等教育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发挥“四优势” 着眼“四个度” 助推非遗文化保护发掘传承弘扬

来源: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发布:2024-05-06


  近年来,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党委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遗产保护传承重要论述和对河南省文物工作重要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座谈会精神,结合开封历史和学校实际,着眼“力度、深度、热度、精度”,充分发挥学校艺术特色,在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掘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积极实践,大胆探索。


  一、发挥学校教育主体优势,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


  学校将专业结构调整和非遗保护通篇谋划,开设文物修复与保护、石窟寺保护技术专业;不断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学科化建设步伐,把开封盘鼓、朱仙镇木版年画、汴绣、官瓷等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引入艺术类专业课程;加快建立完善非遗人才保护培养机制,建设陈连义(官瓷)、吴天放(书画装裱)、任鹤林(木版年画)、苗炜(汴绣)、肖红(艺术设计)等5个技能大师工作室,以老带新,培养更多有志于从事非遗保护传承的时代新人。学校建有省级非遗研究中心、省级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河南省木版年画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面对全校师生每月定期开展对话非遗传承人、非遗论坛讲座、非遗技艺传习、非遗研习观摩等活动,不断加大非遗文化保护力度。学校学生组建有非遗传习社团,近年来举办了“汴京灯笼张”传习大课堂、“千年传承话香囊”讲座、开设了“宋室风筝”、祥符调、朱仙镇木版年画、传统武术“撂石锁”、“宋都面塑”等非遗培训班。


  二、发挥学校文化艺术优势,加强非遗文化发掘深度


  学校利用文化艺术优势,对传统非遗文化进行发掘。“开封州桥及附近汴河遗址”被国家文物局评为2022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向世人揭开了开封独特的历史奇观“城摞城”的真容。学校以“城摞城”为素材倾心打造了大型原创教学实践歌舞剧《大河·城摞城》。此剧目既是以实际行动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重大战略,更是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以开封千年兴衰为主线,围绕“黄河、城市、人物”等元素,采用舞蹈、诗歌、演唱、表演等多种形式,讲述这座城市世世代代与黄河相依相伴的故事。《大河·城摞城》的创作成为讲好黄河故事,讴歌开封精神,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


  三、发挥学校教学科研优势,增强非遗文化传承创新“热度”


  学校发挥教学科研优势,近年相继立项完成“非遗”类课题十余项。音乐学院院长主持完成省级课题《特色专业建设与宋词乐舞保护传承的互动研究》,学院教师主持、参与了《音乐类“非遗”传承教育实践研究》《省级非遗项目开封鼓子曲在高职高专表演课中的实验研究》《豫剧在开封天波杨府旅游产业中的演艺与发展》《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科学社会主义价值观主张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契合性研究》《河南非遗传统音乐文旅融合发展格局路径研究》等课题。以汴绣、开封盘鼓为主题创作的舞蹈《绣芳》《黄河大鼓》分获全国大学生艺术展演二等奖、河南省大学生艺术展演一等奖。学校通过教学引导和科研导向,持续提升非遗文化热度,让传统文化焕发生机。


  四、发挥学校社会服务优势,提高弘扬非遗文化“精度”


  学校着眼开封“文旅强市”发展战略,致力于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带有开封符号的文创产品研发和推动非遗产业化。与相关合作伙伴联合建立非遗文化创意产业园区,为企业和创意团队提供场地和资源支持。建立中原文创孵化基地,探索项目化、市场化运作。打造“梦华录”实践工作坊,研发文旅文创产品130余项、三农文创产品20余项、党建文创产品10余项。学校校内建设的宋官窑编年馆每年接待社会团体、机构、专家、学者均达3000人次以上。学校还先后三次承办省、市茶艺大赛,千余名师生参与清明上河园长桌宴、铁塔公园上巳茶会、开封市清明文化节茶文化论坛等活动。


来源: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

编辑:小豫

整理发布:豫教在线

投稿邮箱:heneea@126.com

商务合作:0371-66351540